千百年的歷史的遷移,兩次工業革命的躍進,機械科技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類將統治領域不再局限于同類本身,用更聽話、更聰明、更精準的機器人來代替人類,服務人類成為文明發展的新紀元。
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中的瓦力
機器人廣泛存在于人類時間與空間的各類維度。
從1920年捷克作家雷爾•恰佩克的科幻小說《羅薩姆的機器人萬能公司》中“robot”這個詞開始,機器人就被賦予了勞役,工人的直白含義。(robot來自捷克文的Robota:勞役、苦工和波蘭文的Robotnik:工人)
世界上第一臺機器人
1939年美國紐約世博會上展出了西屋電氣公司制造的家用機器人Elektro,它由電纜控制,可以行走說話甚至抽煙,但離為人類服務還差得遠。它的出現讓人類對于機器人的憧憬變的更加具體,現實,可觸摸,也開始了機器人接下來一百多年在工業,商業,服務領域的迅猛發展。
人們不斷探索著機械中通信和控制機能與人類神經和感覺機能的共同規律,希望具有思考能力的計算機作為核心成為機器人的大腦,能夠創建周圍環境的抽象模型,在遇到問題時從模型中尋找方法。
1959美國發明家恩格爾伯格制造出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并隨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機器人制造工廠——Unimation公司。1983年,就在工業機器人銷售日漸火爆的時候,恩格爾伯格和他的同事們毅然將Unimation公司買給了西屋公司,并創建了TRC公司,開始研制服務機器人。
在經歷過對于視覺,觸覺,壓力等多種傳感器,聲納系統,光電管裝置的使用,機器人開始變的“有感覺”,同時也邁進了人工智能的發展。
人類對于機器人的想象總是具體而變幻,希望它是有雙腳可以走路奔跑踢足球的仿人型的樣子,也希望它mini堅固到代替人類去到一些無法企及的地方,適應一些嚴酷的環境,希望它可以是可愛的小狗的模樣,也可以是一個神秘的家庭清潔能手,亦或是一個能送飯,喂藥,按摩,捶背,聊天的小護士。
從國外的西屋電氣到國內的科沃斯機器人,越來越多的機器人產品出現在生活中,可以代替人工服務更多的場景,從清潔到凈化空氣,從陪伴到導購,機器人在慢慢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科沃斯服務型機器人產品
回望過去一百多年,機器人變得越來越懂得感知,思考,反饋,自主行動。
真的很擔心有一天機器人開始思考要不要去統治人類這個問題?
不知道到時候人類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不是去拉電閘。